教育体制僵化,下一诺贝尔在哪?
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,瑞典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,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。这是一条振奋13亿中国人的消息,它将连同这一伟大时刻永载史册。因为它结束了中国与诺贝尔无缘的历史,为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与智慧的华夏民族写下了浓重的一笔,也将鼓舞诺贝尔之路上各个领域的中国人继续奋勇前进。莫言用一支笔向世界宣告:中国人是有能力获得诺贝尔奖项的!
尽管如此,尽管为莫言而骄傲,为中国而自豪,但兴奋之余,冷静下来回到教育上反思:莫言的成功果真是中国式教育培育出的成果吗?
查阅莫言的生平简介,我们不难发现,1955年出生的莫言,因文革而辍学,真正接受的教育仅限于小学文化,后来的解放军艺术学院和北师大硕士学历,已经属于零零散散的成人教育,且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学习之前,就已发表了多篇作品。因此可以说,这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,仅有短短几年的小学文化水平,他的成功与中国教育无关!
一个得到世界文坛肯定的文学大师、中国诺贝尔奖第一人,却只接受过小学教育!这是对中国式教育的一个极大的讽刺!长久以来,我国不断加大教育投入,教育工作者更是不辞辛苦,呕心沥血奋战在教育前线,被称为辛勤的园丁、无私的蜡烛,教育业也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,这样称呼本不为过。因为教育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,决定着下一代以怎样的姿态来代表他们的祖国!可是,纵观我们今天的教育“成果”,从九年义务教育到高中大学乃至硕士、博士,我们用大量财力和人力所培养出来的“人才”,却如同用一个模子浇铸抑或一个生产线生产出来的物件一样,思维僵化、毫无创新可言。是中国缺少人才吗?当然不是,上世纪的“两弹元勋”、获诺贝尔奖的多位外籍华人,以及这一次的莫言,无不证明中国人具备超凡的智慧与能力。
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源动力,这口号我们天天喊。可教育体制不创新,僵化教条的教育模式不改变,单纯的应试教育不革新,又何谈创新人才的培养?没有创新人才,又何谈一个国家的创新发展?
希望莫言的诺贝尔奖项为中国带来的不只是骄傲与自豪,还能有更深刻的沉淀与反省。
——奥吉娜集团董事长魏国平博士